汉语词典

茅竹

基本解释

词条:『茅竹』

拼音:máo zhú

注音:ㄇㄠˊ ㄓㄨˊ

解释:毛竹的别称。竹的一种,高可达二三丈,茎壁厚,性坚韧,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还可制造器物。

古代诗词

宋代.刘辰翁.南乡子:「茅竹秋风一并空。」
宋代.王安石.答张奉议:「结蟠茅竹才方丈,穿筑沟园未过旬。」
宋代.王安石.得曾子固书因寄:「蓬蒿稍芟除,茅竹随补葺。」
宋代.王安石.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一田庐:「呼儿取茅竹,不借乡人力。」
宋代.王安石.图书:「茅竹结蟠聊一愒,却寻三界外愚痴。」

基本字义

máo(ㄇㄠˊ)

1、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基本字义

zhú(ㄓㄨˊ)

1、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拔茅连茹 波流茅靡 分茅胙土 分茅锡土 分茅列土 分茅赐土 分茅裂土 初出茅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