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
基本解释
词条:『梁漱溟』
拼音:liáng shù míng
注音:ㄌ一ㄤˊ ㄕㄨˋ ㄇ一ㄥˊ
解释:梁漱溟(1893-1988) : 学者。广西桂林人。曾为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并任研究部主任、院长。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1922年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提出东西文化比较观,将人类文化分为中、西、印三种类型,但又主张尊孔复古。著作还有《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
基本字义
梁liáng(ㄌ一ㄤˊ)
1、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2、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3、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车梁。
4、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5、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6、姓。
基本字义
漱shù(ㄕㄨˋ)
1、含水荡洗口腔:漱口。洗漱。盥漱(洗手或漱口)。
基本字义
溟míng(ㄇ一ㄥˊ)
1、〔溟溟〕a.形容潮湿、潮润;b.形容昏暗。
2、海:东溟。“北溟有鱼,其名为鲲”。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