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理则

基本解释

词条:『理则』

拼音:lǐ zé

注音:ㄌ一ˇ ㄗㄜˊ

解释:
1.即逻辑。
2.原理法则。

精选例句

1、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
2、反正所有的罪过都可以搬到失败一方的头上,而正义和真理则可以张冠李戴,放到自己这一边。
3、在科学的世界里,谬误如同泡沫,很快就会消失,真理则是永存的。
4、老子曰:欲尸名者必生事,事生即舍公而就私,倍道而任己,见誉而为善,立名而为贤,即治不顺理,而事不顺时,治不顺理则多责,事不顺时即无功,妄为要中,功成不足塞责,事败足以灭身。
5、真理则以众生的平等与尊重起步。

古代诗词

唐代.韩愈.石鼓歌:「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宋代.陆游.晨镜:「与汝周旋久,流年捷飞梭,生当老病死,求脱理则那。」
宋代.陆游.疾小愈纵笔作短章:「欧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
宋代.陆游.书叹:「久幽士固有,速售理则无。」
宋代.陆游.杂兴:「读诗读七月,治书治无逸,王业与农功,事异理则一。」

基本字义

lǐ(ㄌ一ˇ)

1、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2、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4、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5、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6、古代指狱官、法官。

7、姓。

基本字义

则(則)zé(ㄗㄜˊ)

1、模范:以身作则。

2、规程,制度:规则。总则。原则。细则。

3、效法:则先烈之言行。

4、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则喜。

5、表示转折,却:今则不然。

6、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则余之罪也。

7、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则房子太小,二则参加的人数多。

8、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则甚(做什么)。

9、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则。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爱答不理 秉公办理 表壮不如理壮 不可理喻 不理不睬 擘肌分理 不近道理 惨无人理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