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
基本解释
词条:『鸣条』
拼音:míng tiáo
注音:ㄇ一ㄥˊ ㄊ一ㄠˊㄊ一ㄠ
解释:
1.风吹树枝发声。
2.指随风动摇发声的树枝。
3.古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相传商汤伐夏桀战于此地。又名高侯原。
古代诗词
魏晋.曹丕.秋胡行:「鸣条之役。」
唐代.贯休.寒夜有怀同志:「疏钟寒遍郭,微雪静鸣条。」
宋代.黄庭坚.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阴寒木鸣条,望损倚门眼。」
宋代.黄庭坚.竹轩咏雪呈外舅谢师厚并调李彦深:「数声鸣条风,一夜洒窗雪。」
唐代.韩琮.风:「偃草喜逢新雨后,鸣条愁听晓霜中。」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条(條)tiáo(ㄊ一ㄠˊ)
1、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
2、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
3、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
4、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5、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
6、量词。
其他字义
条(條)tiāo(ㄊ一ㄠ)
1、挑取:“蚕月条叠”。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