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鸣蛩

基本解释

词条:『鸣蛩』

拼音:míng qióng

注音:ㄇ一ㄥˊ ㄑㄩㄥˊ

解释:即蟋蟀。

古代诗词

唐代.顾夐.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偎砌隐鸣蛩,何期良夜得相逢。」
宋代.黄铸.秋蕊香令:「院静鸣蛩相应。」
唐代.黄滔.商山赠隐者:「西窗昨夜鸣蛩尽,知梦芝翁起扣扉。」
唐代.黄滔.故山:「衰碧鸣蛩莎有露,浓阴歇鹿竹无烟。」
唐代.黄滔.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歇鹤松低阁,鸣蛩径出篱。」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qióng(ㄑㄩㄥˊ)

1、蝗虫:“飞蛩满野”。

2、蟋蟀:蛩唱。蛩响。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