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鸣珰

基本解释

词条:『鸣珰』

拼音:míng dāng

注音:ㄇ一ㄥˊ ㄉㄤ

解释:指首饰。金玉所制,晃击有声,故称。

古代诗词

宋代.陈允平.风入松:「竹外椿前舞彩,柳边槐底鸣珰。」
唐代.贯休.干霄亭晚望怀王棨侍郎:「谁能共归去,流水似鸣珰。」
唐代.柳宗元.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东越高僧还姓汤,几时琼佩触鸣珰。」
唐代.裴思谦.及第后宿平康里:「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唐代.唐彦谦.梅:「画角弄江城,鸣珰月中堕。」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珰(璫)dāng(ㄉㄤ)

1、古代妇女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

2、中国汉代武职宦官帽子的装饰品,后借指宦官。

3、屋椽头的装饰,即“瓦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更多汉语词典: 连复 河庭 敏晤 莅刑 荒色 抹利 鹤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