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子
基本解释
词条:『貉子』
拼音:hé zǐ
注音:ㄏㄜˊㄏㄠˊㄇㄛˋ ㄗˇ
解释:貉(hé)的通称。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遣怀:「漫道卧罴吞貉子,安能淅米向矛头。」
明代.刘基.和石末公种棘用胡元望韵:「猿公不敢窥,貉子那得过。」
清代.杨芳灿.伏羌纪事诗一百韵:「卧罴吞貉子,嗾犬搏狸狌。」
清代.俞樾.三女堆:「休嫌貉子难为配,且喜蟂姬与并传。」
清代.陈斐文.台湾三仁诗:「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复过。」
基本字义
貉hé(ㄏㄜˊ)
1、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貉。
其他字义
貉háo(ㄏㄠˊ)
1、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其他字义
貉mò(ㄇㄛˋ)
1、古同“貊”。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