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
基本解释
词条:『龙骨』
拼音:lóng gǔ
注音:ㄌㄨㄥˊ ㄍㄨˇ
解释:
1.鸟类的胸骨,善于飞翔的鸟类这块骨头形成较高的突起。
2.指古代某些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如象、犀牛等 。可入药。
3.船只、飞机、建筑物等的像脊椎和肋骨那样的支撑和承重结构。
精选例句
1、尽管我不再将龙骨坡的下颌当做人类,两件石器却仍像先前描述的那样不可动摇。
2、王骑鱼龙骨,老卒许涌关,不让北莽过北凉。
3、他发现的是龙骨,自己却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龙骨。
4、靠理想活着牛B,靠手艺挣钱吃饭也不丢脸歧路或坦途,船总要有根龙骨,人总要有个信念没资格谈论理想时,先好好去挣钱。
5、杨能想起奶奶小时候带他去看自然博物馆,在一副恐龙骨架下面,听讲解员说,恐龙有两个脑袋,一个在头颅里,另一个在裆下两腿之间。
古代诗词
唐代.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堕月兔毛干觳觫,失云龙骨瘦牙槎。」
唐代.陈凝.马:「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
宋代.黄庭坚.次韵曾子开舍人游藉田载荷花归:「壁挂苍龙骨,溜渠故溅溅。」
宋代.黄庭坚.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唐代.胡曾.咏史诗·檀溪:「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前绕大堤。」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骨gǔ(ㄍㄨˇ)
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其他字义
骨gū(ㄍㄨ)
1、〔骨朵儿(duor)〕尚未开放的花朵。
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中英翻译
翻译:keel
keel*[ki:l]
n. 龙骨, 平底船
vt. 装以龙骨, 使倾覆
vi. 倾覆
【医】 幼鸭败血病(由一种沙门氏杆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