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鸣钲

基本解释

词条:『鸣钲』

拼音:míng zhēng

注音:ㄇ一ㄥˊ ㄓㄥㄓㄥˋ

解释:敲击钲﹑铙或锣。古代常用作起程的信号。

古代诗词

宋代.王之道.用东坡赠晁新城韵呈朱乌江:「村戍火明人指路,江城风静夜鸣钲。」
宋代.杨万里.泊舟临平二首:「三老鸣钲檥柂楼,今宵又向临平宿。」
宋代.熊蕃.御苑采茶歌十首:「一尉鸣钲三令趣,急持烟笼下山来。」
宋代.杨万里.雨後晚步郡圃二首:「尽舫鸣钲野寺钟,暮声惊破翠烟重。」
宋代.杨万里.过莺斗湖三首:「红旗青盖鸣钲处,都是迎来送往人。」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钲(鉦)zhēng(ㄓㄥ)

1、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其他字义

钲(鉦)zhèng(ㄓㄥˋ)

1、化学元素“镄”的旧称。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