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僧
基本解释
词条:『胡僧』
拼音:hú sēng
注音:ㄏㄨˊ ㄙㄥ
解释:古代泛称西域﹑北地或外来的僧人。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秋日怀杓直 时杓直出牧澧州。:「西寺老胡僧,南园乱松树。」
唐代.岑参.太白胡僧歌:「闻有胡僧在太白,兰若去天三百尺。」
宋代.程珌.喜迁莺:「口静神充,双眼胡僧碧。」
唐代.常达.山居八咏:「胡僧论的旨,物物唱圆成。」
唐代.杜甫.戏韦偃为双松图歌:「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
基本字义
胡(鬍)hú(ㄏㄨˊ)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
基本字义
僧sēng(ㄙㄥ)
1、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语“僧伽”的简称:僧侣。僧尼。僧人。僧众。僧俗。高僧。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