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哨
基本解释
词条:『胡哨』
拼音:hú shào
注音:ㄏㄨˊ ㄕㄠˋ
解释:
1.撮起嘴唇或塞指于口所吹出的尖锐声音﹐多用作招集的信号。
2.胡闹;胡言乱语。
精选例句
1、这骚和尚仗着自己学了许多花里胡哨的绝技,总要找机会卖弄一二。
2、一本好书宛如一个,她甚至,也注定难掩国色,但如果花里胡哨,一派俗艳,相反会使其魅力大减一样。
3、然而,与此同时,更加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对面紫色方的五名英雄,似乎也是纷纷掉线,放弃了花里胡哨的走位和POKE,回头消失在战争迷雾之中。
4、但是,如果说谎的话,终究会把那层关系中的根基抽走,就像那些花里胡哨的背叛一样。
5、我说徒弟,我就不要你那香喷喷的剑鞘了,谁要那花里胡哨的女孩的玩意儿,这宝剑给我就成了!
基本字义
胡(鬍)hú(ㄏㄨˊ)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
基本字义
哨shào(ㄕㄠˋ)
1、巡逻,警戒防守的岗位:哨兵。哨卡(qiǎㄑㄧㄚˇ)。哨所。岗哨。放哨。
2、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历代标准不一。
3、一种小笛:哨子。
4、用口吹出的高尖音:口哨儿。
5、鸟叫。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