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血
基本解释
词条:『龙血』
拼音:lóng xiě
注音:ㄌㄨㄥˊ ㄒ一ㄝˇㄒㄩㄝˋ
解释:
1.指死于战争者之血。
2.龙血树树干分泌的红色树脂。参见"龙血树"。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雪中独酌:「骇浪嵯峨风作之,蛟龙血人以为嬉;畏涂寄命三十载,赖有痛饮纾吾悲。」
唐代.李涉.与弟渤新罗剑歌:「刃边飒飒尘沙缺,瘢痕半是蛟龙血。」
元代.杨维桢.舒刺客:「怒潮一卷石头城,匕尖已带乖龙血。」
清代.梁启超.壮别:「虎皮蒙鬼蜮,龙血混玄黄。」
明代.史鉴.紫阳庵:「龙血淋漓凝紫琼,玉枝瑶草交莹英。」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血xuè(ㄒㄩㄝˋ)
1、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其他字义
血xiě(ㄒ一ㄝˇ)
1、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