菉豆
基本解释
词条:『菉豆』
拼音:lù dòu
注音:ㄌㄨˋ ㄉㄡˋ
解释:
1.即绿豆。
2.端砚的一种。因砚有眼如绿豆而得名。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次韵益修四弟:「楚人酝菉豆,轻碧自相夸。」
宋代.苏辙.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三首:「官醅菉豆适初熟,篱菊黄花终未开。」
宋代.杨万里.西园晚步二首 其一:「龙眼初如菉豆肥,荔枝已似佛螺儿。」
明代.程敏政.促张令君所许麻油菉豆:「清油已尽调朱色,菉豆频思却暑汤。」
清代.苏镜潭.东宁百咏:「香米新登菉豆肥,曼声蛮舞短青衣。」
基本字义
菉lù(ㄌㄨˋ)
1、荩草。
2、古通“绿”,绿色。
3、古通“录”,收录。
基本字义
豆dòu(ㄉㄡˋ)
1、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豆科。豆子。豆荚(豆角儿)。豆浆。豆绿。煮豆燃萁。目光如豆。
2、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豆儿。
3、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豆。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