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髯
基本解释
词条:『龙髯』
拼音:lóng rán
注音:ㄌㄨㄥˊ ㄖㄢˊ
解释:
1.亦作"龙髥"。亦作"龙?"。
2.龙之须。《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
3.帝王之须。
4.喻松叶;松。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枪森赤豹尾,纛叱黑龙髯。」
唐代.白居易.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老病龙髯攀不及,东周退傅最伤情。」
唐代.鲍溶.温泉宫:「仍闻老叟垂黄发,犹说龙髯缥缈情。」
唐代.曹唐.仙都即景:「看却龙髯攀不得,红霞零落鼎湖空。」
唐代.杜甫.洛阳:「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髯rán(ㄖㄢˊ)
1、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髯。虬髯。白发苍髯。髯口(演戏用的假胡子。“口”读轻声)。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