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檀篆

基本解释

词条:『檀篆』

拼音:tán zhuàn

注音:ㄊㄢˊ ㄓㄨㄢˋ

解释:檀香燃着的烟缕。

古代诗词

宋代.李之仪.千秋岁:「檀篆灭。」
宋代.释正觉.保福萃长老写师像求赞:「檀篆香消默无语,乌藤相伴倚绳床。」
清代.项鸿祚.恋绣衾:「漏残酒醒灯半昏,被池寒,檀篆自熏。」
宋代.华镇.雪中寄徐主簿:「遥羡风流栖枳客,一焚檀篆达诚虔。」
宋代.华镇.送湖南提举梁朝散:「檀篆金为鼎,榴花玉作觞。」

基本字义

tán(ㄊㄢˊ)

1、落叶乔木,木质坚硬,用于制家具、乐器(亦称“青檀”)。

2、浅绛色:檀口(形容红艳的嘴唇)。

3、〔檀香〕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亚热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可制器物及香料,又可入药。

4、〔紫檀〕常绿乔木,木材坚硬,带红色,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

5、姓。

基本字义

zhuàn(ㄓㄨㄢˋ)

1、汉字的一种书体:大篆。小篆。篆体。篆书。

2、书写篆字:篆额。

3、印章多用篆文,故为官印的代称,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篆刻。摄篆。次篆。台篆。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檀郎谢女 雕虫篆刻 雕虫刻篆 虫书鸟篆

更多汉语词典: 醰渥 抬舁 同闬 台颜 讨说 讨饶 讨闲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