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太蔟

基本解释

词条:『太蔟』

拼音:tài cù

注音:ㄊㄞˋ ㄘㄨˋ

解释:
1.亦作"太簇"。
2.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3.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以为农历正月的别名。

古代诗词

宋代.洪咨夔.罗浮高寿崔制置:「夏璜荐缫旅大弓,太蔟为角谐函钟。」
明代.胡俨.唐人羯鼓歌:「牙床不动花楸急,太蔟震越凌高空。」
清代.玄烨.元旦慈宁宫行礼:「太蔟初分来万国,融融淑景动青阳。」
宋代.吕陶.和春雪:「方当乘太蔟,慎勿掩灵威。」

基本字义

tài(ㄊㄞˋ)

1、过于:太长。

2、极端,最:太甚。太平。

3、高,大:太空。太学。

4、很:不太好。

5、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基本字义

cù(ㄘㄨˋ)

1、蚕在上面做茧的东西,通常用稻草做成:蚕蔟。

2、古同“簇”,丛聚。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安如太山 逼人太甚 粉饰太平 倒持太阿 离题太远 花花太岁 龙泉太阿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更多汉语词典: 田律 太昊 田犬 苔钱 苔藓 苔茵 太帝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