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螭
基本解释
词条:『熊螭』
拼音:xióng chī
注音:ㄒㄩㄥˊ ㄔ
解释:
1.熊与螭。均猛兽名。
2.用以喻豪杰。
古代诗词
唐代.韩愈.喜雪献裴尚书:「纵欢罗艳黠,列贺拥熊螭。」
宋代.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筑岩发梦寐,猎渭非熊螭。」
唐代.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斫枭骜,连熊螭。」
唐代.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基本字义
熊xióng(ㄒㄩㄥˊ)
1、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熊(即“黑熊”)。熊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熊胆(熊的胆,可入药)。熊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2、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熊。
3、姓。
基本字义
螭chī(ㄔ)
1、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螭头。
2、古同“魑”,魑魅。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