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熊幡

基本解释

词条:『熊幡』

拼音:xióng fān

注音:ㄒㄩㄥˊ ㄈㄢ

解释:见"熊轓"。

古代诗词

宋代.葛长庚.柳梢青:「放下荷囊,携来铜虎,又举熊幡。」
明代.王世贞.送袁子年守青州盖仆三十年宦游地也曾题诗刻石云门山侍御毛君近为亭覆之:「曾忆东方千骑尊,羡君仍拥五熊幡。」
明代.王世贞.署中独酌先后共得十首颇有白家门风不足存也 其四:「五熊幡底绿沈枪,紫绶双垂琥珀光。」
明代.王世贞.太和绝顶赠敬美少参弟时游自太华新领部南康为匡庐主人 其四:「鹅笙凤管写潺湲,豹尾熊幡簇满山。」
清代.陈维崧.水龙吟 送梁溪明府吴伯成先生新任闽中廉使:「无诸城已销烽,鹧鸪双引熊幡舞。」

基本字义

xióng(ㄒㄩㄥˊ)

1、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熊(即“黑熊”)。熊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熊胆(熊的胆,可入药)。熊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2、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熊。

3、姓。

基本字义

fān(ㄈㄢ)

1、〔幡然〕同“翻然”。

2、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飞熊入梦 画荻丸熊 虎背熊腰 虎体熊腰 熊心豹胆 熊腰虎背 熊罴入梦 熊罴百万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