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
基本解释
词条:『四声』
拼音:sì shēng
注音:ㄙˋ ㄕㄥ
解释:古汉语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由古四声演变而来的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叫四声。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残春曲(禁中口号):「禁苑残莺三四声,景迟风慢暮春情。」
唐代.白居易.对酒五首:「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元代.查德卿.一半儿:「花外鸟啼三四声。」
唐代.高适.送别:「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唐代.高适.送浑将军出塞:「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基本字义
四sì(ㄙˋ)
1、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基本字义
声(聲)shēng(ㄕㄥ)
1、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2、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3、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4、名誉:名声。
5、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