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耳
基本解释
词条:『熊耳』
拼音:xióng ěr
注音:ㄒㄩㄥˊ ㄦˇ
解释:
1.山名。在河南省宜阳县。秦岭东段支脉。
2.山名。在湖南省。
古代诗词
南北朝.鲍照.登庐山诗:「巑岏象熊耳。」
唐代.贯休.寄大愿和尚:「道朗居太山,达磨住熊耳。」
唐代.贯休.上冯使君渡水僧障子:「熊耳应初到,牛头始去登。」
唐代.贯休.送缘有禅师与雷处士入武夷山:「应将熊耳印,别授武夷君。」
宋代.陆游.小出塞曲:「明日受降处,甲齐熊耳高。」
基本字义
熊xióng(ㄒㄩㄥˊ)
1、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熊(即“黑熊”)。熊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熊胆(熊的胆,可入药)。熊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2、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熊。
3、姓。
基本字义
耳ěr(ㄦˇ)
1、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2、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3、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4、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5、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6、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