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口
基本解释
词条:『死口』
拼音:sǐ kǒu
注音:ㄙˇ ㄎㄡˇ
解释:不可改变的话。
古代诗词
宋代.梅尧臣.薛八殿丞有遗:「俸苦月不足,贫死口肯开。」
宋代.释月涧.悼霍山:「大开死口凌霄上,又是一番重退牙。」
宋代.释道楷.死蛇惊出草偈:「闇地若教开死口,长安依旧绝人来。」
基本字义
死sǐ(ㄙˇ)
1、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
2、不顾生命: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
3、固执,坚持到底:死心塌地。死卖力气。
4、无知觉:睡得死。
5、不活动,不灵活:死结。死理。死板。
6、不通达:死胡同。死路一条。
7、过时,失去作用:死文字。
8、极,甚:乐死人。
基本字义
口kǒu(ㄎㄡˇ)
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3、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4、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5、破裂的地方:口子。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