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摵
基本解释
词条:『萧摵』
拼音:xiāo sè
注音:ㄒ一ㄠ ㄙㄜˋㄇ一ˊㄙㄨˋ
解释:
1.亦作"萧槭"。
2.凋零;零落。
3.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法镜寺:「婵娟碧鲜净,萧摵寒箨聚。」
宋代.徐宝之.桂枝香:「那堪更听,萧萧摵摵,透窗摇睡。」
唐代.张九龄.将发还乡示诸弟:「岁阳亦颓止,林意日萧摵。」
明代.徐勃.芦花:「江畔洲前白渺茫,萧萧摵摵斗秋光。」
明代.许继.雨望:「萧摵木叶声,惨淡山云愁。」
基本字义
萧(蕭)xiāo(ㄒ一ㄠ)
1、即“艾蒿”。
2、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萧然。萧瑟。萧索。萧飒。萧森。萧骚。萧疏。萧条。
3、〔萧萧〕a.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萧萧兮易水寒”;b.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4、〔萧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萧萧”。
5、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基本字义
摵sè(ㄙㄜˋ)
1、捎。
2、古同“槭”,树枝光秃,叶凋落的样子。
其他字义
摵mí(ㄇ一ˊ)
1、击,打:“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
其他字义
摵sù(ㄙㄨˋ)
1、到,至。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