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伏
基本解释
词条:『兽伏』
拼音:shòu fú
注音:ㄕㄡˋ ㄈㄨˊ
解释:
1.谓兽类因恐惧而俯伏。
2.指如兽之蛰伏。
3.喻人因害怕等原因而降伏,顺服。
古代诗词
宋代.苏辙.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三首:「千夫奉儒将,百兽伏麒麟。」
宋代.陈造.赠画士龚子:「楂牙老树对丑石,龙腾兽伏起恍惚。」
宋代.吕本中.闻南寇已平欢快之甚作诗五十韵:「同群见鸑鷟,猛兽伏于菟。」
宋代.刘一止.访石林叶少蕴观文二首 其二:「踞地猛兽伏,拿空孤鸟厉。」
唐代.庞蕴.诗偈 其一四八:「一吼百兽伏,尽见无生理。」
基本字义
兽(獸)shòu(ㄕㄡˋ)
1、四肢无严格分工,通体生毛的哺乳动物的总称:兽类。野兽。鸟兽。禽兽。兽医。
2、喻野蛮,下流:兽欲。兽行。人面兽心。
基本字义
伏fú(ㄈㄨˊ)
1、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2、低下去:此起彼伏。
3、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5、隐藏:伏兵。埋伏。
6、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