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律
基本解释
词条:『谐律』
拼音:xié lǜ
注音:ㄒ一ㄝˊ ㄌㄩˋ
解释:谐合于音律。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清楚音谐律,精微思入玄。」
宋代.陆游.出游:「诗放不能谐律吕,书狂犹足走蛟蚪。」
宋代.陆游.发箧得故人书有感:「文章谐律吕,议论足精神。」
宋代.陆游.秋怀:「名惭垂竹帛,文不谐律吕。」
宋代.刘克庄.满江红:「有埙篪谐律,不宵竽瑟。」
基本字义
谐(諧)xié(ㄒ一ㄝˊ)
1、和,配合得当:和谐。谐调(tiáo)。谐音。
2、滑稽:诙谐。谐趣。谐谑(诙谐逗趣)。亦庄亦谐(既严肃又诙谐)。
3、(事情)商量好,办妥:事谐。
基本字义
律lǜ(ㄌㄩˋ)
1、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2、约束:律己。
3、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旧诗的一种体裁:律诗。
5、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