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寺
基本解释
词条:『萧寺』
拼音:xiāo sì
注音:ㄒ一ㄠ ㄙˋ
解释: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重到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重过萧寺宿,再上庾楼行。」
唐代.白居易.有小白:「慢鞚游萧寺,闲驱醉习池。」
元代.白朴.水调歌头 冬:「鹿苑空余萧寺,蟒穴谁传郗氏,聊此问瞿昙。」
宋代.蔡伸.南歌子:「萧寺疏锺断,虚堂夜气清。」
金朝.蔡松年.水龙:「小桃仙馆,霜筠萧寺,风光荡漾。」
基本字义
萧(蕭)xiāo(ㄒ一ㄠ)
1、即“艾蒿”。
2、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萧然。萧瑟。萧索。萧飒。萧森。萧骚。萧疏。萧条。
3、〔萧萧〕a.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萧萧兮易水寒”;b.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4、〔萧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萧萧”。
5、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基本字义
寺sì(ㄙˋ)
1、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
2、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观(guàn)。
3、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寺。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