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伏
基本解释
词条:『鼠伏』
拼音:shǔ fú
注音:ㄕㄨˇ ㄈㄨˊ
解释:
1.谓如鼠伏地,隐踪躲藏。
2.比喻降服。
古代诗词
宋代.李纲.水龙吟:「怅敌情震骇,鱼循鼠伏,请坚盟誓。」
唐代.刘叉.冰柱:「雀惊鼠伏,宁遑安处。」
宋代.文天祥.上江难:「蒙冲两岸夹长川,鼠伏孤蓬棹向前。」
宋代.文天祥.至扬州:「昼阑万骑忽东行,鼠伏荒村命羽轻。」
基本字义
鼠shǔ(ㄕㄨˇ)
1、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终生持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种类甚多,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为害农林草原,盗食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等(俗称“耗子”):老鼠。鼠胆。鼠目寸光。投鼠忌器。鼠辈。
2、隐忧:鼠思。
基本字义
伏fú(ㄈㄨˊ)
1、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2、低下去:此起彼伏。
3、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5、隐藏:伏兵。埋伏。
6、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