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理
基本解释
词条:『校理』
拼音:xiào lǐ
注音:ㄒ一ㄠˋㄐ一ㄠˋ ㄌ一ˇ
解释:
1.校勘整理。
2.论理,讲理。
3.审察治理。
4.古代官名。执掌校勘整理宫廷藏书。唐置集贤殿校理,宋因之。元﹑明废。清置文渊阁校理,掌注册点验。
古代诗词
唐代.包融.和陈校书省中玩雪:「褰开明月下,校理落花中。」
唐代.岑参.送:「魏侯校理复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
唐代.储光羲.送沈校书吴中搜书:「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
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并序:「[著作尝任集贤校理。」
基本字义
校xiào(ㄒ一ㄠˋ)
1、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校长。
2、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3、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其他字义
校jiào(ㄐ一ㄠˋ)
1、比较:校场。
2、查对、订正:校勘。校订。校对。
基本字义
理lǐ(ㄌ一ˇ)
1、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2、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4、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5、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6、古代指狱官、法官。
7、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