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失匕箸

基本解释

词条:『失匕箸』

拼音:shī bǐ zhù

注音:ㄕ ㄅ一ˇ ㄓㄨˋ

解释:《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谓因受惊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后称受惊失措为"失箸"﹑"失匕"。

古代诗词

唐代.刘禹锡.平蔡州三首:「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宋代.魏了翁.水调歌头:「人间都失匕箸,老婢亦惊猜。」
宋代.张孝祥.水调歌头:「人间应失匕箸,此地独从容。」
宋代.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既醉失匕箸,吐茵堕巾帻。」
宋代.魏了翁.安大使生日:「公卿失匕箸,帷幄自金汤。」

基本字义

shī(ㄕ)

1、丢:遗失。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流离失所。

2、违背:失约。失信。

3、找不着:迷失方向。

4、没有掌握住:失言。失职。失调(tiáo)。

5、没有达到:失望。失意。

6、错误:失误。失策。过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7、改变常态:惊慌失色。

基本字义

bǐ(ㄅ一ˇ)

1、〔匕首〕短剑。

2、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先主方食,失匕箸”。

基本字义

zhù(ㄓㄨˋ)

1、筷子。

2、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3、古同“著”,明显。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爱鹤失众 黯然失色 百无失一 百无一失 拔十失五 百不失一 败绩失据 北叟失马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