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簟
基本解释
词条:『象簟』
拼音:xiàng diàn
注音:ㄒ一ㄤˋ ㄉ一ㄢˋ
解释:象牙制作的席子。
古代诗词
宋代.曾觌.木兰花慢:「渐暑退兰房,凉生象簟,知与谁同。」
宋代.卫宗武.新暑赋西轩竹:「何须挹爽置象簟,不假去热施龙皮。」
明代.王世贞.罢官杂言则鲍明远体十章 其十:「银床象簟一半冷,绮户寂历流蛛丝。」
清代.陈恭尹.竹床:「金镂与象簟,穿凿太无端。」
清代.孙原湘.暑窗即事 其一:「镜鹊晨开象簟清,乍梳妆后又钗横。」
基本字义
象xiàng(ㄒ一ㄤˋ)
1、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2、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基本字义
簟diàn(ㄉ一ㄢˋ)
1、竹席:竹簟。簟笰(车上的竹席篷)。
2、竹名:簟竹。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