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时宪历

基本解释

词条:『时宪历』

拼音:shí xiàn lì

注音:ㄕˊ ㄒ一ㄢˋ ㄌ一ˋ

解释:历法名。制定于明末,清顺治二年(1645年)颁行,正式采用定气注历。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五次(即最后一次)大改革。

基本字义

时(時)shí(ㄕˊ)

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2、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3、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4、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5、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6、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

7、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chā)。

9、某一时刻:按时上班。

10、不定时,有时候:时而。时阴时晴。

11、机会:时机。待时而动。

12、姓。

基本字义

宪(憲)xiàn(ㄒ一ㄢˋ)

1、法令:宪章。宪令。宪兵。

2、指“宪法”:违宪。立宪。制宪。

基本字义

历(歷、曆、厤)lì(ㄌ一ˋ)

1、经过:经历。来历。阅历。历尽甘苦。

2、经过了的:历程。历代。历史。历来。

3、遍、完全:历览。历数(shǔ)。

4、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安时处顺 彼一时,此一时 避迹藏时 拨乱济时 不合时宜 不时之须 不识时务 不失时机

更多汉语词典: 翕赫 相能 慑服 相近 上昼 西胡 锡圭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