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
基本解释
词条:『拾遗』
拼音:shí yí
注音:ㄕˊㄕㄜˋ 一ˊ
解释:
1.拾取他人的遗失物。也比喻轻而易举:道不拾遗|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
2.补录缺漏。也指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拾遗汉事|拾遗补缺|补过拾遗。
3.唐代谏官名。
精选例句
1、慢慢的此地竟形成了,路不拾遗之风。
2、官吏廉明这个地方确实已经达到路不拾遗的境界。
3、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的时代早已过去了。
4、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
5、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读邓鲂诗:「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
唐代.白居易.昔与微之在:「往子为御史,伊余忝拾遗。」
唐代.白居易.山石榴:「通州迁客元拾遗。」
唐代.白居易.自城东至以诗代书戏招李六拾遗崔二十六先辈:「暂游还忆崔先辈,欲醉先邀李拾遗。」
唐代.白居易.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进士粗豪寻静尽,拾遗风采近都无。」
近义词:拾获、寻获、拣到、拾得
反义词:遗失
基本字义
拾shí(ㄕˊ)
1、捡,从地上拿起:拾草。拾粪。拾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
2、收,敛,整理:收拾。拾掇。
3、“十”的大写。
4、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其他字义
拾shè(ㄕㄜˋ)
1、古同“涉”,历,经由:拾级而上。
基本字义
遗(遺)yí(一ˊ)
1、丢失:遗失。遗落。
2、漏掉:遗忘。遗漏。
3、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遗。路不拾遗。
4、余,留: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a.经历世变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5、死人留下的:遗骨。遗言。遗嘱。
6、不自觉地排泄:遗尿。遗精。
7、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遗传。
8、抛弃:遗弃。
中英翻译
翻译:gleaning
gleaning*['gli:niŋ]
n. 拾落穗, 落穗, 收拾零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