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三鼎

基本解释

词条:『三鼎』

拼音:sān dǐng

注音:ㄙㄢ ㄉ一ㄥˇ

解释:
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2.相传黄帝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

古代诗词

宋代.司马光.故相国颍公挽歌辞三首:「三鼎功名大,重泉日月工。」
宋代.洪皓.和送双鸭:「充庖岂为食三鼎,改馆何须馈七牢。」
唐代.吕岩.七言 其二十九:「九三鼎内烹如酪,六一炉中结似霞。」
明代.王世贞.太保刘文安公挽诗十咏 其三:「令子馀三鼎,孤卿自七牢。」
清代.尤侗.千秋岁 其四 寿徐太夫人:「三鼎甲,同驴唱。」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dǐng(ㄉ一ㄥˇ)

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2、锅:鼎罐。鼎锅。

3、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4、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鼎峙。鼎足之势。

5、大: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6、正当,正在:鼎盛(shèng)。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