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三族

基本解释

词条:『三族』

拼音:sān zú

注音:ㄙㄢ ㄗㄨˊ

解释:
1.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违忤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3)谓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2.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
3.指上古帝鸿﹑少暤﹑颛顼之不才子,即浑沌﹑穷奇﹑梼杌。

古代诗词

唐代.杜荀鹤.寄从叔:「三族不当路,长年犹布衣。」
宋代.王安石.食黍行:「周公兄弟相杀戮,李斯父子夷三族。」
元代.王冕.有感:「虽无五鼎味,那有三族诛。」
宋代.晁补之.送陈逸之筠州:「申吟裘氏日已多,恩流三族功比河。」
宋代.王禹偁.竹{左鼠右留}:「李斯具五刑,赵高夷三族。」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zú(ㄗㄨˊ)

1、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

2、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

3、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

4、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族。氏族。部族。

5、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族。

6、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族灭。

7、聚合,集中:云气不待族而雨。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