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三耳

基本解释

词条:『三耳』

拼音:sān ěr

注音:ㄙㄢ ㄦˇ

解释:
1.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审通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于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后审通复活,觉额痒,涌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后即以此为典,谓人聪明颖悟,异于往常。
2.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

古代诗词

宋代.苏轼.山园草间菊数枝开席地独酌:「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宋代.苏轼.感旧诗(并引):「嘉祐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
元代.杨维桢.舒刺客:「暗中三耳走鬼工,百日淬匕一日穷。」
宋代.朱槔.徐彦猷以仇池诗句为韵作诗十四章见示答之:「莫嫌众口乱如沸,当见三耳生其颜。」
宋代.方回.饮兴道观有感五首:「山门藓兽石嶙峋,三耳翁今去几春。」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ěr(ㄦˇ)

1、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2、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3、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4、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5、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6、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

更多汉语词典: 三变 社树 审批 侍驾 纾缓 僿野 审礼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