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三衣

基本解释

词条:『三衣』

拼音:sān yī

注音:ㄙㄢ 一

解释: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古代诗词

唐代.贾岛.送去华法师:「秋江洗一钵,寒日晒三衣。」
唐代.刘禹锡.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三衣濡菌露,一锡飞烟空。」
唐代.刘禹锡.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
唐代.刘禹锡.送元简上人适越:「更入天台石桥去,垂珠璀璨拂三衣。」
唐代.齐己.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生涯:「三衣如两翼,珍重汝寒鸦。」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yī(一)

1、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

2、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衣。糖衣。肠衣。

3、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胞衣”。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