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三岔口

基本解释

词条:『三岔口』

拼音:sān chà kǒu

注音:ㄙㄢ ㄔㄚˋ ㄎㄡˇ

解释:戏曲传统剧目。宋将焦赞获罪发配,途经三岔口,夜宿黑店,店主刘利华欲加杀害,任惠堂奉杨六郎命暗中保护,杀刘救焦。1951年改编本改为刘、任都为保护焦赞而发生误会,最后言归于好。

古代诗词

明代.尹耕.寄倒马关崔将军:「风生三岔口,雪满六郎城。」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chà(ㄔㄚˋ)

1、山脉分歧的地方,亦指道路、河流分歧的地方:岔道。岔子。大沟小岔。

2、转移话题,未按原来的方向行进而偏到一边:打岔。走岔了。

3、互相让开或调换:把这两个会的时间岔开。

4、方言,嗓音失常:岔调(diào)。

基本字义

kǒu(ㄎㄡˇ)

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3、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4、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5、破裂的地方:口子。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

更多汉语词典: 瘦人 三杨 赸撒 士多 三谏 散溃 三池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