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三龙

基本解释

词条:『三龙』

拼音:sān lóng

注音:ㄙㄢ ㄌㄨㄥˊ

解释:
1.三条龙。
2.喻三位杰出者。喻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3.喻三位杰出者。喻汉代蔡邕﹑崔寔﹑许受。
4.喻三位杰出者。喻宋代孙逢吉﹑孙逢年﹑孙逢辰。
5.喻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古代诗词

唐代.李白.留别金陵诸公:「海水昔飞动,三龙纷战争。」
宋代.谢逸.西江月:「争看荀氏第三龙。」
宋代.姜夔.昔游诗 其八:「望见三龙浮,目若电火燃。」
宋代.李复.秋晚谒秉文有诗遂有其韵:「双璧君羡虞,三龙吾与邴。」
宋代.李复.送赵侗承议致仁归:「聊为五斗陶元亮,却爱三龙邴曼容。」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