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三茅

基本解释

词条:『三茅』

拼音:sān máo

注音:ㄙㄢ ㄇㄠˊ

解释: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
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
3.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古代诗词

唐代.陈陶.怀仙吟二首:「试于华阳问,果遇三茅知。」
宋代.陈著.青玉案:「三竺三茅钟晓暮。」
宋代.姜夔.鹧鸪天:「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宋代.陆游.暇日:「藜羹麤足余何事,钟动三茅又歛昏。」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máo(ㄇㄠˊ)

1、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