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篇
基本解释
词条:『三百五篇』
拼音:sān bǎi wǔ piān
注音:ㄙㄢ ㄅㄞˇ ㄨˇ ㄆ一ㄢ
解释:指《诗经》。《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古代诗词
宋代.魏了翁.中秋有赋:「六十四象不言月,三百五篇讥月出。」
宋代.刘翼.戏和刘雪巢题壁韵:「要识性情根极处,请观三百五篇诗。」
宋代.葛天民.寄杨诚斋:「六十四卦只两画,三百五篇惟一言。」
宋代.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王式:「三百五篇内,凡言忠孝人。」
宋代.邵雍.观诗吟:「三百五篇天下事,后人谁敢更讥非。」
基本字义
三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百bǎi(ㄅㄞˇ)
1、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2、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基本字义
五wǔ(ㄨˇ)
1、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基本字义
篇piān(ㄆ一ㄢ)
1、首尾完成的文章或诗词:篇章。诗篇。篇目。篇什(shí)(《诗经》中的“雅”和“颂”以十篇为一“什”,所以诗章亦称“篇什”)。篇幅。长篇大论。千篇一律。
2、量词,指文章、纸张、书页:一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