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三臣

基本解释

词条:『三臣』

拼音:sān chén

注音:ㄙㄢ ㄔㄣˊ

解释:
1.古指三公﹑三卿等。
2.泛指重臣。
3.春秋鲁之仲孙﹑叔孙﹑季孙氏称"三臣"。
4.指卫之仲叔圉﹑祝鮀﹑王孙贾。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上.卫三臣》。
5.指南宋末抗元殉节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与沈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因成:「内园题两字,西掖赐三臣。」
魏晋.曹植.三良诗:「三臣皆自残。」
唐代.李德裕.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三臣皆就日,万国望如云。」
明代.邵宝.送工侍徐公致政南还途中有作:「图书应传千万本,经纶方倚二三臣。」
宋代.周必大.读乐天诗戏效其体:「侧足二三臣,平头六十人。」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chén(ㄔㄣˊ)

1、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2、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3、古人谦称自己。

4、古代指男性奴隶:臣仆。臣虏。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

更多汉语词典: 色沮 社人 撒阽 善行 衫褑 神舆 伤忧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