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三儒

基本解释

词条:『三儒』

拼音:sān rú

注音:ㄙㄢ ㄖㄨˊ

解释:指汉代的董仲舒﹑公孙弘﹑儿宽。《汉书.循吏传序》:"唯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儿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一说,指汉代的董仲舒﹑刘向﹑扬雄。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三名儒》。

古代诗词

两汉.无名氏.喜迁莺:「三俊才名,三儒文学,更有三君清节。」
宋代.刘克庄.与林中书李礼部同宿囊山三首:「三儒夜话俱忘寝,户外纵横卧仆夫。」
宋代.刘宰.寄江东真漕:「只有爱民真学士,不惭通务汉三儒。」
清代.钱澄之.哀江南 其八:「破产壮士归,努力相国赞!诸将非战才,财匮师亦散!独有三儒生,对泣汾湖畔。」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rú(ㄖㄨˊ)

1、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3、古同“懦”,懦弱。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