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
基本解释
词条:『三仁』
拼音:sān rén
注音:ㄙㄢ ㄖㄣˊ
解释:三位仁人。指殷末之微子﹑箕子﹑比干。
古代诗词
宋代.文天祥.闻季万至:「三仁生死各有意,悠悠白日横苍烟。」
宋代.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微子:「不惟称克孝,亦自首三仁。」
宋代.鲜于侁.九诵·微子:「虽白马之见庙兮聊血食於商丘,伟夫子一言兮诚有取於三仁。」
宋代.宋自适.赠胡季昭:「周无二叔圣何别,商有三仁道则同。」
明代.吴宽.题厓山大忠祠(四首):「三仁可少文丞相,一死如前李侍郎。」
基本字义
三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仁rén(ㄖㄣˊ)
1、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3、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