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邑
基本解释
词条:『于邑』
拼音:yú yì
注音:ㄩˊ 一ˋ
解释:
1.亦作"于悒"。
2.忧郁烦闷。
3.犹呜咽。
古代诗词
南北朝.江淹.山中楚辞:「信于邑兮白露。」
先秦.诗经.崧高:「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唐代.萧颖士.菊荣一篇五章:「采采者菊,于邑之城。」
元代.杨维桢.筚篥吟:「故宫摇落杨柳秋,客子于邑山阳愁。」
基本字义
于yú(ㄩˊ)
1、介词(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c.对,如“勤于学习”;d.向,如“出于自愿”;e.给,如“问道于盲”;f.自,从,如“取之于民”;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姓。
基本字义
邑yì(一ˋ)
1、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2、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3、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4、古同“悒”,愁闷不安。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