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鱼须笏

基本解释

词条:『鱼须笏』

拼音:yú xū hù

注音:ㄩˊ ㄒㄨ ㄏㄨˋ

解释:古代大夫所用之笏。因饰以鲨鱼的须(一说鲨鱼皮),故名。

古代诗词

唐代.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公主遣秉鱼须笏。」
宋代.宋祁.送齐殿丞监缙云军:「曳朱恩借鱼须笏,假节人同虎刻符。」
明代.王恭.为郑彦林题渔樵耕牧四画 其一:「莫怜公子鱼须笏,换与沧浪一钓竿。」
清代.曹楙坚.罗池谒柳柳州祠:「朝披鹤头书,夕佩鱼须笏。」

基本字义

鱼(魚)yú(ㄩˊ)

1、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2、姓。

基本字义

须(須鬚)xū(ㄒㄨ)

1、必得,应当:无须。莫须有。必须。务须。须要。

2、等待,停留:须留(迟留,留待)。

3、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须眉(男子的代称)。须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4、〔须臾〕片刻,一会儿。

5、像胡须的东西:须根。触须。

基本字义

hù(ㄏㄨˋ)

1、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白龙鱼服 白鱼赤乌 白鱼登舟 白鱼入舟 鲍鱼之次 鲍鱼之肆 鳄鱼眼泪 大鱼大肉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