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瘤
基本解释
词条:『瘿瘤』
拼音:yǐng liú
注音:一ㄥˇ ㄌ一ㄡˊ
解释:
1.中医病名。生在皮肤﹑肌肉﹑筋骨等处的肿块。瘿多生于颈部﹐皮宽不急﹐按之较软﹐始终不溃;瘤遍体可生﹐肿块界限分明﹐按之较硬﹐可能溃破。因发病情况不同﹐而有五瘿(筋瘿﹑血瘿﹑肉瘿﹑气瘿﹑石瘿)﹑六瘤(筋瘤﹑血瘤﹑肉瘤﹑气瘤﹑骨瘤﹑脂瘤)之称。亦专指瘿。
2.指虫瘿。
古代诗词
清代.屈大均.箁提坛:「皮肤左右纽,瘿瘤以万千。」
清代.屈大均.后箪友篇:「我之瓢与香瘿瘤,根之生结非香肉。」
近现代.徐炯.巫山绝顶:「又如老人缀瘿瘤,既笑且咳曲其脰。」
清代.余廷灿.彭翁义庵三修漉江桥为作山木吟:「轮囷大木宿瘿瘤,虫蛰蚁斗困渠酋。」
基本字义
瘿(癭)yǐng(一ㄥˇ)
1、中医指多因郁怒忧思过度,气郁痰凝血瘀结于颈部,或生活在山区与水中缺碘有关的病。可分为“气瘿”、“肉瘿”及“石瘿”等。
2、病理学指机体组织受病原刺激后,局部细胞增生,形成的囊状性赘生物。植物受病菌、昆虫、叶螨、线虫等寄生后,常形成“瘿”。
基本字义
瘤liú(ㄌ一ㄡˊ)
1、身体组织增殖生成的赘生物,多由刺激或微生物寄生而起:瘤子。肉瘤。肿瘤。根瘤。瘤胃(反刍动物的胃的一部分)。
相关汉字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