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咏雩

基本解释

词条:『咏雩』

拼音:yǒng yú

注音:ㄩㄥˇ ㄩˊ

解释:《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后以"咏雩"指吟诗作赋。

古代诗词

宋代.方回.王御史野塘图歌:「可由求赤兮贤宁不希,登之廊肆兮佩玉黼黻,否则岂无春服兮咏雩风而与归。」
宋代.刘克庄.孚应祠十二韵:「但当咏雩风,不必焚尪巫。」
宋代.郑清之.客有诵袁蒙斋得雨酬倡之什辄赓元韵志喜也呈虚斋使君 其三:「彭泽曾无种秫资,沂水聊助咏雩舞。」
宋代.薛季宣.读列女传:「党人狂斐甚,犹有咏雩归。」
明代.张宇初.怀友行寄水北杨云溪:「咏雩经史益钻仰,迎刃窥光如解牛。」

基本字义

yǒng(ㄩㄥˇ)

1、唱,声调有抑扬地念:咏赞。歌咏。吟咏。咏唱。

2、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咏梅。咏史。咏怀。咏叹。咏叹调(富于抒情的独唱曲)。

3、指诗词:佳咏。

基本字义

yú(ㄩˊ)

1、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雩祭。雩禳(出雨消灾)。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嘲风咏月 涂歌里咏 咏月嘲风 一吟一咏 吟风咏月 吟花咏柳 一觞一咏 沂水舞雩

更多汉语词典: 婴臼 淫长 郢斫 营火 迂薄 弈棊 膺揲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