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塾
基本解释
词条:『义塾』
拼音:yì shú
注音:一ˋ ㄕㄨˊ
解释:旧时不收学费的私塾。
古代诗词
明代.陆之裘.庚子纪事:「三沙谁献暂安策,民开义塾军屯田。」
宋代.曾丰.寄题项圣予卢溪书院:「冢庭衮衮义子孙,下相郎君开义塾。」
宋代.叶适.郭伯山挽词:「兄弟穷经各一时,百年义塾尚留炊。」
元代.唐桂芳.题张仲贤赠言卷轴:「念彼孰义塾,峨冠讲虞唐。」
明代.程敏政.题吴氏乐义卷 其二:「教子义方开义塾,牙签重理竹洲书。」
基本字义
义(義)yì(一ˋ)
1、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姓。
基本字义
塾shú(ㄕㄨˊ)
1、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塾师。家塾。私塾。
2、古代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