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茅
基本解释
词条:『隐茅』
拼音:yǐn máo
注音:一ㄣˇ一ㄣˋ ㄇㄠˊ
解释:隐居的茅舍。
古代诗词
唐代.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枫树隐茅屋,橘林系渔舟。」
唐代.顾非熊.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
宋代.陆游.示子聿:「故山谁伴隐茅茨,幸有吾家大耳儿。」
唐代.吴融.祝风三十二韵:「故隐茅山西,今来笠泽涘。」
唐代.任玠.题黄休复茅亭:「唯馀大隐茅亭客,垂白论交有古风。」
基本字义
隐(隱)yǐn(一ㄣˇ)
1、藏匿,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
2、伤痛:隐恻。
3、怜悯:恻隐之心。
其他字义
隐(隱)yìn(一ㄣˋ)
1、倚,靠:隐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基本字义
茅máo(ㄇㄠˊ)
1、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