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珰
基本解释
词条:『银珰』
拼音:yín dāng
注音:一ㄣˊ ㄉㄤ
解释:
1.汉代近侍之臣中常侍的冠饰。珰当冠前﹐以白银为之。后以为宦者之代称。
2.妇女的银质耳饰。
古代诗词
唐代.刘禹锡.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炼师与中贵人同拜岳及天:「银珰谒者引蜺旌,霞帔仙官到赤城。」
唐代.僧贯休.相和歌辞·善哉行:「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珰,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明代.马汝骥.过玄明宫故址有伤往事六十韵:「铁券衔恩异,银珰拜德同。」
宋代.宋庠.庚午春观新进士锡宴琼林苑因书所见:「银珰尊右席,绿帻佑双笾。」
宋代.范祖禹.兴龙节传法院译经御筵:「宝盖天香住,银珰诏语温。」
基本字义
银(銀)yín(一ㄣˊ)
1、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银子。银杯。银牌。
2、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银币。银锭。银洋。银钱。银圆(亦作“银元”)。银号(规模较大的钱庄)。银行(hāng)。银票。
3、像银的颜色:银白。银发(fà)。银河(亦称“天河”、“银汉”)。银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
4、古同“垠”,边。
5、姓。
基本字义
珰(璫)dāng(ㄉㄤ)
1、古代妇女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
2、中国汉代武职宦官帽子的装饰品,后借指宦官。
3、屋椽头的装饰,即“瓦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