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顿
基本解释
词条:『猗顿』
拼音:yī dùn
注音:一一ˇ ㄉㄨㄣˋ
解释:战国时大富商。《孔丛子.陈士义》:"猗顿﹐鲁之穷士也。耕则常饥﹐桑则长寒。闻陶朱公富﹐往而问术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于是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间其滋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以兴富于猗氏﹐故曰猗顿。"《史记.货殖列传》:"猗顿用盬盐起……与王者埒富。"后以"猗顿"为富户的通称。
古代诗词
唐代.陆龟蒙.读襄阳耆:「乃于文学中,十倍猗顿富。」
唐代.章孝标.上浙东元相:「黎庶已同猗顿富,烟花却为相公贫。」
宋代.郭印.诸葛公则延登书阁出示焦丈通直洎诸公所赠诗:「席卷承家猗顿术,日明好古子云心。」
宋代.李处权.十月十日陪张丈奉高雅臣德器凌波亭小酌:「方矜猗顿富,谁信管鲍贫。」
基本字义
猗yī(一)
1、美好盛大的样子。晉•陸雲•《高岡詩四首之一》:“瞻彼高岡,有猗其桐。”
2、助词。犹“兮”。相当于“啊”,用于句末,表示语气。《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3、叹词。常用于句首,表示赞叹。相当於“啊”。《詩經•齊風•猗嗟》:“猗嗟昌兮,頎而長兮。”唐•王維《暮春太師左右丞相諸公於韋氏逍遙谷讌集序》:“猗哉至理之代也!吾徒可以酒合讌樂,考擊鍾鼓。”
4、姓。如春秋時魯有猗頓。
其他字义
猗yǐ(一ˇ)
1、加,超越。《詩經•小雅•巷伯》:“楊園之道,猗于畝丘。”
2、依靠。通“倚”。《詩經•小雅•車攻》:“四黃既駕,兩驂不猗。”孔穎達•正義:“兩驂之馬不相依猗。”
3、牵引,束而採之。通“掎”。《詩經•豳風•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基本字义
顿(頓)dùn(ㄉㄨㄣˋ)
1、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2、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3、叩,跺:顿首再拜。
4、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5、疲乏:困顿。劳顿。
6、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
7、次:三顿饭。
8、古同“钝”,不锋利。
9、姓。